近期,美股打新市场热度显著升温,这一切的起点,源于今年 8 月中旬加密货币领域金融科技公司 Bullish 的上市表现 —— 作为一家专注数字资产领域的企业,Bullish 上市后股价大幅上涨,更具吸引力的是其认购门槛与收益:只需投入约 3400 美元,即可实现 “满配” 获配 92 股,若在上市首日卖出,能轻松斩获超 3 万港元收益。对我而言,这也是过去 5 年参与美股打新以来,收益最丰厚的一只新股。
Bullish 创造的 “史无前例” 赚钱效应,彻底点燃了投资者对美股打新的热情。恰逢近期有两只概念亮眼的新股 ——Figure 与 Gemini 开启招股,近几日不断有朋友来咨询 “该如何参与认购”。
不过,相较于大家更熟悉的港股打新,美股打新对多数人而言仍属 “陌生领域”,而这种陌生的核心,在于它更像一个 “黑箱”:你无从知晓券商实际拿到多少货、市场整体认购人数(即热度)、具体分配规则;也无法确定该投入多少资金、最终能获配多少股;甚至对海外公司的业务质地、上市后股价涨跌,都缺乏清晰判断 —— 这些 “未知”,共同构成了美股打新的核心不确定性。
这种不确定性,集中体现在两个关键问题上:一是 “能中多少”,二是 “会不会破发”。也正因如此,“该投多少资金认购” 成了最让投资者困惑的难题:投少了怕错失机会、一股不中;投多了又怕获配过多,一旦破发会承担更大亏损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美股打新还存在 “不对称性” 特点 —— 热门股往往 “一货难求”,冷门股却可能 “满配中签”。背后逻辑很简单:热门股 “货少人多”,券商分配额度有限,自然难中签;冷门股 “货多人少”,反而容易大量获配。但这种不对称很容易导致 “赚少亏多” 的结果:运气好中了热门股,可能只够赚一顿火锅钱;若不幸中了冷门股且遭遇破发,亏损可能够买一辆摩托车。
要理解这种现象,就不得不提美股打新的分配规则 —— 与港股统一分配不同,美股打新的承销商(券商)通常 “各自为战”:每家券商独立向发行人拿额度,再自行分配给旗下客户。因此,你最终能获配多少股,主要取决于三个核心因素,但这三个因素在认购前均无公开信息:
- 券商拿票量:这是基础前提,比如 Bullish 招股时,富途拿到了大量额度,而老虎几乎没拿到票 —— 同样投入 3400 美元,富途用户能满配 92 股,老虎用户可能一股未中;
- 券商内部认购热度:事前只能通过全网媒体报道、投资者社群讨论热度,大致判断新股受欢迎程度,进而推测该券商内的认购人数;
- 券商分配规则:每家券商的分配规则都是 “自主制定”,经我长期观察,多数时候更像 “无规律可循”,但通常会遵循 “普惠制” 原则(类似港股红鞋机制,优先让更多投资者中签)。还是以 Bullish 为例,富途当时的规则是 “认购 3400 美元以下均满配(最高 92 股)”,即便有人投入 1 亿美元,最终获配依然是 92 股。
看到这里,可能有人会问:美股打新到底值得参与吗?
结合我的经验,答案是 “值得,但不宜抱有过高期待”。支撑这个结论的理由有两点:
一方面,美股打新几乎无资金成本 —— 采用现金认购模式,无认购手续费,资金冻结时间仅 2 天左右,对投资者现金流影响极小;
另一方面,热门股整体 “涨多跌少”,虽然单账户通常只能获配几股(俗称 “五股丰登”),但通过 “一人多户” 策略,多个账户累计获配额度并不少,最终赚个千把港元收益并不难(比如此前多数人参与的霸王茶姬,就有不少投资者通过多账户实现了可观收益)。
不过,参与美股打新有一条核心原则:只投热门股,远离冷门股。热门股因市场关注度高,股价上涨确定性更强,判断标准也很简单 ——“是否全市场都在讨论”;而冷门股不确定性极高,不仅容易满配,还可能遭遇大幅破发,风险远大于收益。
聊完美股打新的整体逻辑,我们再来具体看看近期招股的两只热门加密概念新股 ——Figure 与 Gemini,从业务、业绩、认购信息等维度,帮大家梳理清晰关键信息。
一、Figure(Figure Technology Solutions)

作为一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科技公司,Figure 成立于 2018 年,由前 SoFi 联合创始人 Mike Cagney 创办,总部位于美国,核心目标是通过技术提升金融市场的效率与流动性。
其业务模式的核心,是打造了一套技术驱动的贷款发放系统,并将该系统与分销平台 Figure Connect 结合,以此链接广泛的资金市场合作伙伴资源,形成 “技术 + 资源” 的双重优势。
从业绩表现来看,Figure 近两年成长势头显著,不仅收入持续增长,还实现了扭亏为盈:
- 收入端:2023 年为 2.1 亿美元,2024 年增至 3.4 亿美元,同比增长 62%;2025 年上半年收入 1.9 亿美元,同比仍保持 22% 的增长;
- 利润端:2023 年仍亏损 4794 万美元,2024 年成功盈利 1721 万美元,实现关键转折;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进一步增至 2912 万美元,而去年同期仍为亏损 1560 万美元,盈利稳定性持续提升。
再看本次招股的核心信息:
- 发行价区间:18-20 美元;
- 募资规模:4.74-5.26 亿美元;
- 发行市值:37.17-41.29 亿美元;
- 时间节点:招股截止至北京时间 9 月 10 日 19:00,预计 9 月 11 日上市;
- 参与渠道:可通过富途、老虎两家券商认购。
二、Gemini(Gemini Space Station)

与 Figure 不同,Gemini 是一家综合加密经济服务平台,2025 年 2 月 4 日才在美国内华达州注册成立,但其核心交易平台经过多轮迭代,已形成覆盖多场景的业务矩阵:涵盖衍生品交易、质押服务、场外交易(OTC)柜台、机构级托管、纽约州金融服务部(NYDFS)监管的稳定币、美国信用卡服务,以及专注 NFT 的 Web3 工作室。
不过,从业绩数据来看,Gemini 的表现并不理想,收入下滑、亏损扩大的趋势较为明显:
- 收入端:2023 年为 1.4 亿美元,2024 年下滑至 0.96 亿美元,同比降幅 31%;2025 年上半年收入 0.69 亿美元,同比仍下滑 7.2%,未能扭转下滑态势;
- 利润端:2023 年亏损 1.59 亿美元,2024 年亏损扩大至 3.19 亿美元;2025 年上半年亏损进一步增至 2.82 亿美元,而去年同期亏损仅 0.41 亿美元,亏损幅度显著扩大。
Gemini 本次招股的关键信息如下:
- 发行价区间:17-19 美元;
- 募资规模:2.83-3.13 亿美元;
- 发行市值:19.83-22.17 亿美元;
- 承销团队:高盛、花旗集团、摩根士丹利;
- 时间节点:招股截止至北京时间 9 月 12 日 1:00,预计 9 月 12 日上市;
- 参与渠道:目前仅支持富途认购。
两只新股核心对比与参与建议
综合来看,Figure 与 Gemini 有共性也有明显差异:
共性在于两者均属 “加密概念”,而前一只加密股 Bullish 上市首日大涨超 100% 的表现(截至 9 月 6 日,较发行价仍有 41.49% 涨幅),为这两只新股带来了 “概念红利”;
差异则集中在业绩上:Figure 处于收入增长、扭亏为盈的上升期,基本面更扎实;Gemini 则面临收入下滑、亏损扩大的压力,不确定性更高。
但必须提醒的是:即便梳理了业绩数据,多数普通投资者对这两家海外公司的业务模式、行业竞争格局、未来成长逻辑仍缺乏深度认知 —— 若无法看懂公司的核心价值,单纯的业绩数据只能作为 “参考”,无法支撑对 “基本面好坏” 的绝对判断。
回到大家最关心的 “要不要打” 的问题:我近期被频繁问及美股新股认购建议,始终坚持一个原则 ——若不是全市场热议的标的,就不值得参与,这一点在之前的分析中已反复强调。
至于 Figure 与 Gemini 的热度,从近期投资者社群的讨论来看确实不低,但需要清醒的是:这种热度更多是 “被 Bullish 的赚钱效应带起来的”,而非新股自身基本面或市场需求驱动的 “原生热度”。
因此,我的建议是:可以 “适度参与、以娱乐心态对待”—— 每个账户投入几千到一万美元认购,若能中三五股,无论涨跌,对整体资产影响都较小;若想追求更高收益、加大投入,就必须接受美股打新的 “高不确定性”:可能获配多股,也可能一股不中;可能上市大涨,也可能遭遇破发,最终结果更多取决于券商额度与市场情绪,而非个人判断。
最后需要强调的是:美股打新本质上是 “概率游戏”,即便参与,也需控制仓位,切勿因短期热度盲目重仓 —— 毕竟对普通投资者而言,“控制风险” 永远比 “追逐收益” 更重要。
需要开通美股账号的读者朋友,可关注公众号联系哦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