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刚接触理财的 “小白” 来说,“稳健” 是第一原则 —— 既要尽量避免本金亏损,又希望获得比活期存款、定期理财更高的长期收益。而 “国债 + 30 年国债 + 红利基金 + 低波红利基金” 的组合,恰好贴合这一需求:以国债的 “稳” 打底,用红利类基金的 “优” 增强收益,风险可控且操作简单,堪称小白入门的 “安全牌” 组合。

一、先搞懂组合里的 “四大成员”:各自的优势与适合场景
在搭建组合前,我们先逐个认识这四种工具 —— 它们的风险、收益、流动性各有侧重,搭配起来才能 “扬长避短”。
- 普通国债(以 1-10 年期为主):“保本保息” 的理财 “压舱石”
 普通国债(如凭证式国债、电子式国债)是国家发行的债券,背后是国家信用背书,属于 “保本保息” 的极低风险产品 ,几乎不存在本金亏损的可能,适合作为组合的 “安全底座”。
 收益特点:利率固定,通常比同期银行定期存款高 0.3%-0.5%(例如 2025 年 5 年期国债利率约 2.8%-3.0%),利息按年支付或到期一次性支付,收益稳定可见;
 流动性:期限灵活(1 年、3 年、5 年、10 年可选),电子式国债可提前支取(需扣除少量手续费),凭证式国债需持有到期,适合存放 1-5 年的 “闲钱”;
 适合小白:完全不懂理财、害怕风险,或有短期(1-5 年)资金规划(如买房首付、孩子学费)的人群,用国债锁定收益,心里更踏实。
- 30 年国债:长期 “稳健收益放大器”,适合 “耐得住性子” 的资金
 30 年国债同样是国家信用背书,本质和普通国债一致,但期限更长,收益和流动性特点更突出,是组合里的 “长期收益补充”。
 收益特点:利率通常比 10 年期国债高 0.2%-0.4%(2025 年 30 年国债利率约 3.2%-3.4%),长期持有能享受复利效应 —— 比如 10 万元买 30 年国债,每年利息约 3300 元,若将利息再投资(如买短期国债),30 年后总收益会比单利计息多近 5 万元;
 流动性:期限长(30 年),不建议提前支取(提前支取利息损失较大),适合存放 “5 年以上用不到的闲钱”(如养老储备、子女长期教育金);
 注意点:30 年国债发行频率较低(通常每季度 1-2 次),需通过银行 APP 或证券账户 “抢购”,但小白无需焦虑 —— 即使没抢到,也可通过 “国债逆回购” 或 “中长期国债 ETF” 间接参与,门槛更低(1000 元起)。
- 红利基金:“吃股息” 的稳健权益工具,风险低于普通股票基金
 红利基金主要投资于 “高股息率” 的上市公司(如银行、公用事业、消费龙头企业),这些公司通常盈利稳定、分红大方,适合为组合 “增强收益”。
 收益来源:一是基金持有股票的 “股息分红”(通常按季度或半年发放,股息率多在 3%-5%,高于国债利率);二是股价波动带来的资本利得(长期看,高股息公司股价波动比成长股小,风险更低);
 风险特点:属于 “中低风险” 产品,短期可能因股市波动出现 10%-15% 的回撤,但长期(3-5 年)持有,亏损概率极低 —— 例如近 10 年,主流红利基金年化收益约 6%-8%,远超国债;
 小白操作建议:选择规模 50 亿以上、成立 5 年以上、基金经理任职 3 年以上的 “老基金”(如华泰柏瑞红利 ETF、富国天惠精选成长混合(LOF)的红利风格份额),通过基金 APP 定投(每月投 500-1000 元),分散股市波动风险。
- 低波红利基金:“红利 + 低波动” 双 buff,比普通红利基金更稳
 低波红利基金是在 “高股息” 基础上,额外筛选 “股价波动小” 的公司,相当于给红利基金加了一层 “安全垫”,是小白 “入门权益类产品” 的最佳选择之一。
 核心优势:波动更小 —— 例如市场下跌 20% 时,普通红利基金可能跌 15%,低波红利基金可能只跌 10%,小白持有体验更好,不容易因短期亏损 “割肉离场”;
 收益表现:长期年化收益约 5%-7%,虽比普通红利基金略低,但风险也更低,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弱、第一次买权益类基金的小白;
 推荐标的:易方达低波红利混合、招商中证红利低波动 ETF 联接基金,这些基金跟踪的指数历史回撤小,分红稳定,适合定投或一次性买入(建议投入资金不超过总理财资金的 20%)。
 二、组合搭建逻辑:“先稳后优,攻防兼备”,适配不同小白需求
小白理财的核心是 “不贪心、不恐慌”,因此组合配置需遵循 “安全第一,收益第二” 的原则,根据资金使用时间和风险承受能力,调整四种工具的比例。
- 
保守型小白(风险承受能力极低,只接受 5% 以内回撤):“80% 稳 + 20% 优” 
 配置比例:普通国债(50%)+30 年国债(30%)+ 低波红利基金(20%);
 资金用途:适合存放 1-3 年用不到的资金(如应急储备金、短期理财目标);
 预期收益:年化约 3.5%-4.5%,既比活期存款(0.3%-0.5%)、银行理财(2.5%-3%)高,又几乎不会亏损;
 操作示例:假设总资金 10 万元,5 万买 5 年期国债(年化 3%),3 万买 30 年国债(年化 3.3%),2 万定投低波红利基金(年化 5%),每年总收益约 3000+990+1000=4990 元,远超单纯存银行。
- 
平衡型小白(能接受 10% 以内回撤,希望长期收益更高):“60% 稳 + 40% 优” 
 配置比例:普通国债(30%)+30 年国债(30%)+ 红利基金(20%)+ 低波红利基金(20%);
 资金用途:适合存放 3-5 年用不到的资金(如养老储备、子女教育金);
 预期收益:年化约 4.5%-6%,长期持有(5 年以上),收益可能翻倍;
 风险控制:若股市短期下跌,可暂停红利基金定投,待市场反弹后恢复;国债部分的收益能对冲权益类资产的短期亏损,避免 “满仓踏空” 或 “满仓被套”。
- 
进阶型小白(能接受 15% 以内回撤,想尝试更多收益):“50% 稳 + 50% 优” 
 配置比例:普通国债(20%)+30 年国债(30%)+ 红利基金(30%)+ 低波红利基金(20%);
 资金用途:适合存放 5 年以上用不到的 “长期闲钱”(如退休养老规划);
 预期收益:年化约 5.5%-7%,长期看,权益类资产(红利 + 低波红利)的收益会逐渐成为组合的 “主要贡献者”;
 关键提醒:权益类资产(红利 + 低波红利)总占比不超过 50%,避免因股市大幅下跌导致组合整体亏损超过 10%,影响心态。
三、小白操作避坑指南:3 个关键注意点,避免 “赚了收益亏了手续费”
- 
国债购买:认准 “官方渠道”,避免 “山寨产品” 
 普通国债和 30 年国债均通过 “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渠道” 发行,小白可通过银行 APP(如工行、建行、招行)或证券账户(如东方财富、同花顺)购买,发行前银行会提前通知(通常每月 10 日左右发行电子式国债),无需通过第三方平台,避免被骗;
 提前支取国债会损失利息(如持有 1 年以内提前支取,不计付利息,还需扣除 1% 手续费),因此购买前务必规划好资金使用时间,避免 “急用钱时被迫割肉”。
- 
红利基金:拒绝 “追高”,坚持 “定投 + 长期持有” 
 不要在股市大涨时一次性买入红利基金(如市场点位超过 3500 点时,红利基金可能已累计较多涨幅,短期回调风险大),建议在市场下跌时(如沪指低于 3000 点)加大定投金额,或一次性买入部分仓位;
 红利基金的 “股息分红” 可选择 “红利再投资”(将分红自动转化为基金份额,享受复利),避免选择 “现金分红”(分红到账后若不及时再投资,会损失长期收益)。
- 
组合调整:每年 “体检” 一次,不频繁操作 
 小白无需每天看盘调整组合,建议每年年底 “体检” 一次:若国债利率大幅上升(如 5 年期国债利率超过 3.5%),可适当增加国债配置比例;若股市大幅下跌(如沪指跌超 20%),可适当增加红利基金定投金额;若权益类资产收益已达预期(如年化收益超过 10%),可赎回部分份额,转入国债或货币基金,锁定收益;
 避免 “追热点”:不要因某类资产短期涨得好(如某红利基金 1 个月涨 10%)就盲目加仓,也不要因短期下跌(如某低波红利基金跌 5%)就恐慌赎回,长期持有才能发挥组合的 “稳健优势”。
四、总结:小白理财的核心不是 “赚快钱”,而是 “稳扎稳打”
“国债 + 30 年国债 + 红利 + 低波红利” 的组合,本质是 “以国债的‘稳’守住本金,以红利类基金的‘优’追求长期收益”,既避免了 “只存银行跑不赢通胀” 的尴尬,又规避了 “满仓炒股风险过高” 的陷阱。
对小白来说,理财的第一步不是追求高收益,而是建立 “风险意识” 和 “长期思维”—— 按照上述组合配置,每月拿出工资的 20%-30% 投入,坚持 3-5 年,你会发现:不仅本金安全有保障,还能获得远超预期的长期收益,真正实现 “理财小白” 到 “稳健投资者” 的转变。
最后提醒:理财没有 “万能公式”,上述组合仅为参考,小白可根据自身资金量、风险承受能力、理财目标灵活调整,核心是 “不贪心、不恐慌,选择自己能看懂的产品”。
需要开通量化交易功能,或者有策略 但不会写代码,可以扫码加v代写,备注:量化交易开户



